累计签到:13 天
连续签到:1 天
[LV.3]与爱熟人
我和妈妈的癌症记忆-45
今天已经是2025年的8月5日
五年前的8月3日,我和妈妈乘飞机来到了遥远的山东,在这此前的2019年10月,我通过各种信息联系到了清华大学的医学院的张明辉教授,后在疫情初发的时候与他进行了一次线上的咨询,那时候妈妈的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了11个月,但是医院的影像检查永远被给出继续观察的医嘱。我知道必须要从有限的常规治疗中跳出来,立刻进行干预,否则妈妈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同样的基于对基础医学对癌症研究的一些粗浅理解,我的内心始终无法被靶向、化疗等技术所打动,因为在那些碎片化的认知中,我看到癌症可以因为1个或N个基因突变所导致,但同样的突变在不同的模型中并不产生同样的生理、病理结果;我看到未癌变的组织携带与癌变组织相仿的基因突变,但两者拥有迥异的生物学命运;我看到人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一类生物模型中导入1个基因突变可以模仿出癌症进程,但在真正的癌症治疗中用药物完全拮抗住这个基因的蛋白产物后,癌症会自己寻找其他通路维持病理过程;疾病如同一个巨大的黑箱系统,在对外部隐藏自身的同时也在对自身隐藏着所有细节,一切都是极不稳定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异的。而我们的治疗如同用一个攻击对象不变,攻击能力的武器与一个只保留无限增殖的结果,其内部机理与结构却无穷变化的敌人作战。 我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而唯一让我始终感兴趣的,是依托各种免疫机制的治疗,就如同我在知网上对杀生丸先生所介绍内容最感兴趣的是新抗原疫苗一样,原因也很简单。免疫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免疫系统是一个异常复杂,变化无穷的系统。它仿佛拥有抵抗这种疾病之王的潜力。基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免疫治疗相关的信息,后来找到了中央电视台对张明辉教授NKT免疫细胞过继治疗的介绍,并通过论文检索直接找到了张明辉本人的联系方式。在2019年的11月,张明辉教授建议我们在影像未发现实质改变的情况下提前尝试细胞治疗进行干预,后来突发的疫情让事情一直延迟到了次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妈妈发现了新增的小结节,一开始是左肺的一个地方,后来增加到双肺的数个地方。但是华西的医生和广东的大咖都认为应当再行观察一次,原因之一包括即使是复发,也不是立刻用药的最好时机。恰好这时我联系到了一个成都的病友,她通过张明辉的细胞治疗有效控制了乳腺癌手术后的影像检查阴性,肿瘤标志物上升阳性的过程并且维持了数年的稳定。这让我不再犹豫。于是带着妈妈在8月3日来到了山东烟台,这个靠海的城市,准备用尝试细胞治疗先行,如果下次检查确定复发,再联合使用靶向药的思路。我同时在网上联系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使用张明辉教授的细胞治疗联合靶向药的临床试验的医生并添加了微信,这样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联合治疗的相关情况。
就这样,在齐鲁炎热的夏季,我和妈妈在海边的烟台的龙口市,住在老城区一个如家酒店里。等着去医院的几天里,我们到水果摊上买了一些南方没有的超甜且巨便宜的黄桃,到旁边的商业城去吃牛肉河粉的晚饭。身边总是走过高过我一个头的本地人,让我有些相形见拙。
我记得我们的房间在三楼的楼顶,对面朝向西边,有一个钢制的消防楼梯,楼下仿佛是一处学校和大型超市的后门。傍晚的时候我和妈妈通常在房间躲避仍然强烈的热浪,尝一尝好吃的水果,而开门的时候总是能看见那玫瑰色的灿烂的夕阳 |
|
|
|